关于 AI Native

Ways to add AI to a system

图片来源 [^1]

  • AI-based:利用 AI 提供新功能的现有产品,AI 是一个附加组件(refers to existing products that implement AI to offer new features to users. It’s basically an add-on. )
  • AI Native:产品的内核是 AI,如果没有 AI,产品将不存在 (refers to products with AI embedded into their core. In other words, if AI wasn’t a part of the product, the product wouldn’t exist. [^2]

AI First

AI Native 与 AI Based 产品的最显著区别是,AI Native 的产品和服务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将 AI 放在首位。

从用户适应产品到产品适应用户。(典型的例子,传统产品是产品上设计了一大堆功能,需要用户学习,在新的 AI Native 时代,打破使用流程上的步骤,最直接的促成需求端和实现端的达成。)

1. 交互的重构

在新的产品形态下,原来古典产品经理依赖的图形界面的交互形式将被打破,复杂的图形交互过程变成了语言交互。PC 端将远离键盘鼠标的操作体验,手机端的触摸、捏合等操作也将被重新解构。

对于原来 Photoshop 复杂的键鼠操作,变成了语言的表述。对于用户而言,对产品细致颗粒(高光、虚化、模糊等)概念理解不再存在,转而由人机对话的 Promote 替代。[^3]


Firefly

Runway

2. 数据的重构

结构化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方式也将被重新定义。过去为了数据结构化,而人为迁就流程化的操作流,以及一系列的输入框都将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非结构化的输入以及上下文的理解。

过去互联网社会的发展,人们通过产品或自身的约定来提高数据产品的稳定性,究其还是人类行为向程序妥协。但是在 AI First 背景之下,产品回归到产品,结构化的产品设计理念也可能被重写。


ChatGPT,就放弃传统产品设计上输入结构,在一个大输入框内完成所有的上下文信息(且是非约定的信息要素),在返回端也是非结构的信息逻辑。

3. 决策权的重构

在 AI 2.0 的产品形态下,用户将尽可能少的与产品发生交互,以至于 AI Native 将从头到尾的完成工作,用户的产品操作决策权将让渡给 AI。

很多 AI 产品逐步体现出他的推演能力,比如 Auto-GPT,在接受到用户需求后,他可以自发的思考这个需要所需要的依赖的外部工具,比如搜索,网页等,并在依赖工具串联完成工作。

LLM 调用外部工具的应用模式

图片来源 [^4]


ACT-1,David Luan 所构建 ACT 模型,就希望打破互联网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隔阂。

Auto-GPT

4. 交易模式的重构

传统互联网的巨头都是从混沌中创造秩序的「熵贩子」。[^5]

  • 谷歌:是对互联网信息的减熵
  • 淘宝:是对商品撮合交易的减熵
  • Uber:是对司机和乘客撮合的减熵

笼统来说,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对信息的低成本分发,而 AI 2.0 将实现对智能的低成本分发。[^6] 可以预见传统的信息平台将从组织、撮合变成直接提供服务。


Sidekick


参考阅读

[^1]: Defining AI native: A key enabler for advanced intelligent telecom networks
[^2]: Become AI Native: What It Means (& How to Do It) | Copy.ai
[^3]: 拾象大模型及OpenAI投资思考
[^4]: AutoGPT与LLM Agent解析
[^5]: L31_利润转化价值链
[^6]: AI 2.0 与基础模型应用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23/08/AI-n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