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9_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

  • 「从第一原理推理」是一种分析问题,找出其不可继续拆分的根本原因,并从中反推出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式。
  • 养成阅读习惯需要从掌握阅读技巧开始,大量阅读后逐渐形成与作者交流的阅读方式,并最终达到「把书读薄」的阅读境界,通过有目的地阅读、划线加笔记、梳理知识结构和导出读书笔记等方式,深入理解和运用所读书籍。
  • 消除对失败恐惧的方法之一是像孩子一样思考,通过刻意实验的方式,不断尝试新事物并扩展自己的视野,避免因害怕失败而不去尝试而后悔的感觉。

一个原理:第一性原理

第一原理起源于哲学概念,由亚里士多德提出。

在论文《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不光创造和讨论了所谓「在物理之后」(meta + physics)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还提出了「第一原理」这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思维方式。第一原理在他的定义里是那些无法再分、无法证明且不证自明的命题。也就是今天我们在数学、物理里所说的公理。

「第一原理」本身并不是什么原理,它只是个简称。准确地说,应该叫做「从第一原理推理」(reasoning by first principle),是分析问题,找出其不可继续拆分的根本原因,即第一原理,再从第一原理反推出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式。

一个原理:第一性原理

要讨论「从第一原理推理」,我们自然也应该了解与它形成对比的另一种思考方式——「从类比推理」(reasoning by analogy)。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我们做得更多的与其说是思考,不如说是参照、对比和模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天性,从小就开始显露。在学步、学拿笔的时候,这种模仿极大地帮助到我们。事实上模仿是一种启发式(heuristic)学习方法,在我们幼年面对这个新世界时,这种捷径让我们能快速习惯新的生活,却不需要理解所有事物的原理。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时常使用这种思考和学习方式,便产生了惯性。于是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上,我们也倾向于使用「从类比推理」,然而这并不明智。我们模仿或做类比时必定是参照历史中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这里说的历史是广义的,仅仅是说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并不一定特指古代、先人),然而复杂的问题通常都很难通过复刻历史去保证预期结果。

相关延伸:

Essay#4 第一原理是什么? - 透明盒子计划 (substack.com)


一个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获取知识的阅读法

真正养成阅读习惯是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的。
这本书看完发现阅读原来是由技巧的,不只是靠「静心」和「时间」。它不仅让我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更像一个标杆让我相信自己能把书读完。

之后就是大量阅读,从工具书到小说,各种书都看,重点是让自己不断读下去。虽然阅读量上去了,但内容就像水一样从我脑子里过去,不留一丝痕迹。那时候常跟朋友推荐「xx 书写的真好啊,你一定要看。」 现在回想起来,好在哪里一点都想不起来了,甚至这本书讲的是什么都记不住。

第三个阶段我开始有意识与作者产生交流。对书里引起共鸣句子划线,有相似场景触动或引发思考的写下自己的感想,再把笔记归纳整理导出。但总觉得知识很零散,也不知道怎么用。

现在是第四个阶段,也是我目前最满意的阶段。我把它称之为「把书读薄」。

  • 首先我会带着疑问列下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可能是因为它的话题内容可在工作上复用借鉴,或者是跨领域学科但是文章思路结构清晰,亦或是评价很好,记录一些好的表达和触动的情节。
  • 其次带着列下的目的有节奏的阅读,重点的部分划线加笔记,不感兴趣或目前对我没有启发的则快速阅读。这样的好处是我再也没有心理负担觉得某些段落作者到底在写什么啊我为什么看不懂,只会告诉自己只是还没对这部分知识感兴趣罢了。
  • 再次一章章的做笔记,以章节或者段落为维度做知识结构梳理,而不是把全书读完再整理。这样的记忆效率会比之前高一些,因为是输入 - 输出的最短路径,把书里的结构和内容用自己语言表达。
  • 最后导出读书笔记,它一份完全基于个人兴趣出发的知识框架的补充。有思路逻辑论证方法,有印象深刻的案例说明,还可以有读后感小作文(这部分是扩展项没写)。

相关延伸:
阅读的几个阶段 真正养成阅读习惯是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 - 即刻App (okjike.com)


一个成长:把对失败的恐惧转化为好奇心的增长

请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_生活

之前报考一个很好的学校,内心虽然很想被入取,但是总觉得「我不可能被录取」。

我把我的疑虑告诉了妈妈。

「这不是你能决定的,」她说。

而且,一如既往,她是对的。我们通过为他人做决定来不断限制自己的选择。我所要做的就是申请,之后接受或不接受我的申请就是大学该做的事情了。

消除对失败恐惧的另一种方法是像孩子一样思考。孩子们往往只是为了尝试而尝试:如果我按下这个按钮会发生什么?触摸这个东西感觉如何?

与你内心的孩子重新建立联系是克服对失败的恐惧的好方法。例如:如果我发表这篇文章会发生什么?说出我的想法感觉如何?

与其想象自己可能失败的各种方式,不如把你的怀疑转化为问题。也许没有什么好事会发生,但一个孩子不会把答案视为理所当然。

从一些小事情开始,然后进入下一次循环——一个更大的增长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思维会越来越习惯于尝试新事物,并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

实际上,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应用这种刻意实验的方法:

  1. 选择一件你因为害怕失败而一直推迟的事情。是公开演讲吗?开始写博客?制作播客?发布你的第一个产品?把它写下来。
  2. 定义一个可以设计来探索这种恐惧的小实验。它应该是可行的。例如,申请参加几个聚会来发表演讲,制作一集播客,或者在 Google 文档上写一篇文章与几个朋友分享。它应该足够简单,你最多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那种。
  3. 去做吧!不要计划任何事情。不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不要在 Twitter 上宣布。去做就对了。
  4. 反思一下发生了什么。有什么负面反应吗?你的情绪怎么样?你学到了什么?把所有这些想法写下来。这是练习元认知的好方法。
  5. 反复练习。不断以实验的形式确定渐进的步骤,这些步骤要超出你的舒适区,但又不至于让你害怕到麻痹的地步。再次强调,避免事先过度思考。只管去做,只有在完成实验后才进行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一些焦虑或不适,但解决你的恐惧并尝试你关心的新事物是避免另一种更难控制的感觉的最好方法:后悔。

相关延伸:
Turning Fear of Failure into Increments of Curiosity — Anne-Laure Le Cunff / NessLabs


关注不迷路 博客竹白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23/07/newsletter-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