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0_目标让我们焦虑,而愿景让我们笃定

  • 通过寻找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来决定要做的伟大事业,保持好奇心、尝试更多事、见更多人、读更多书、问更多问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以好奇心、愉悦感和成就欲为驱动力,设立「做到最好」的高目标来思考人类未来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是做出伟大成就所需要的技能。
  • 熵理论认为每个行业都在不断增加、加速熵值,混沌和无序的加剧增加了张力,而最成功的企业是那些使用最新技术来处理混乱的企业,直到熵的力量释放出下一组机会,解释了全球进步、行业趋势和公司成败的原因。聚合商通过争夺互联网为消费者创造的「供应熵」取得了成功。
  • Doug Engelbart 意识到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任何让世界变得更好的都是集体合作的结果,利用人类集体结合起来的智慧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问题的关键,计算机可能作为大幅度的提高人类这一能力的工具,长期愿景比短期目标更重要。

一个指南:如果你不甘平凡,这是写给你的人生操作指南

如果你不甘平凡,这是写给你的人生操作指南

如果要汇总在任何领域做出伟大成就所需要的技能,它们的重合点会有哪些呢?我决定在实践过程中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第一步,是决定伟大的事具体是做什么。这件伟大的事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质:你在这件事上有天赋、你对这件事有强烈兴趣、以及你在这里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你基本无需担心第三点,有野心的人对平台的挑选已经足够保守了。所以你主要需要考量的,就是自己的天赋和兴趣。

这两件事听起来简单,找起来难,大部分人都需要不断寻找自己的目标。而寻找目标的方法,就是去实践,就是找到你想要做的事。

这世上并没有一本能为你剥茧抽丝的说明书,我相信这一点在你阅读那些伟人自传时就该意识到了。在寻找要探索的事业时,运气占比是非常大的。那些伟人总是在偶遇贵人或偶遇好书后,灵光一闪,就找到了要做的伟业。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增加自己被运气青睐的概率。而增加的方式,正是保持好奇心。尝试更多事、见更多人、读更多书、问更多问题。

那什么能成为你的个人项目呢?选择一个领域、学习足够到达前沿的东西、发现缝隙、探索其中有前景的。这就是所有做伟大的事情的人所做的事,从绘制者成长为实践者。

第二和第四步需要你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确,我们努力付出不代表就能成就伟业,但是从大量经验来看,不付出确实成不了事儿。而不断投入的前提是你自身的兴趣。兴趣与好奇会比保持勤奋的习惯更能驱使你前进。

好奇心、愉悦感和做成伟业的欲望,是三个最强大的动力源泉。有时,他们三者会逐渐趋同,而最强的驱动力正来自于三者的结合。

有意识地多了解你所在领域的作品,并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味。毕竟,在你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以及成为「最好」需要做什么之前,你也许不知道自己准确的目标。

幸运的是,「做最好」的目标被大量实践证实确实有用。虽然「做到最好」听起来给了自己太重的包袱,但在现实中,你往往会因为目标为「最好」而比别人多想几步。这个优势让人兴奋,也给人有一种莫名的松弛感。「做到最好」让事情简化: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做到最好」比「做好」更直观。

而设立「做到最好」这样的高目标,就相当于去思考人类在未来 100 年会关心什么。这并不是因为别人的想法比你自己的重要,而是因为 100 年后依旧被需要的东西,大概率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相关延伸:
如果你不甘平凡,这是写给你的人生操作指南 (youzhiyouxing.cn)


一个理论:熵理论与聚合

熵理论与聚合

每一个行业都在某个套娃中,不断增加、加速熵值。新的工具和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性。更多的选择、速度和灵活性创造了更多的混乱,这反过来又为公司创造了机会,通过为不断增加的熵暂时带来秩序来获取价值。从混沌中创造秩序的公司和人就是「熵贩子」。

熵与它的反面–负熵–之间向上倾斜的推拉作用,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每一次新的熵的爆发都会为创新创造更多的表面积。

这个观点可以解释很多东西,从商业理论、行业演变和商业公司的成功,到社会和政治的变迁和演化。社会混乱和无序的加剧增加了社会的张力,有序的社会是不存在这种张力的。

熵理论对商业方面的解释,视其为一个不断增加的混乱的故事,并表明最成功的企业是那些使用最新技术来处理混乱的企业,直到熵的力量释放出下一组机会。解释了全球进步、行业趋势和公司成败的原因。

熵理论位于许多其他理论之上,并将其连接起来。它为吉姆 - 巴克斯代尔常说的一句话增加了一个方向性的矢量。「我只知道两种赚钱的方法: 捆绑和解绑」捆绑和解绑是西西弗斯式的–捆绑,解绑,重新开始,重复。不断增加的熵让工作有了活力。我们不仅仅是捆绑和解绑,而是释放能量,组织能量,然后在下一件事上释放新的能量。

聚合。像谷歌、Facebook 和 Uber 这样的聚合商,通过争夺互联网为消费者创造的「供应熵」,取得了成功。

相关延伸:
😇「神书」和让我们用熵来解释一下世界


一个愿景:世界变得更好

世界变得更好

在 1950 年 12 月 Doug Engelbart 求婚成功之后意识到,他除了「稳定工作,结婚并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之外没有别的的目标。他想到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难以解决。也想到他当时读的 Bush 的文章。在之后持续的几个月里,他推断出这样的结论:

  1. 他想将事业专注在让世界变得更好(当时这句话还不像现在这么流行)
  2. 任何让世界变得更好的都是集体合作的结果
  3. 利用人类集体结合起来的智慧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问题的关键
  4. 如果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人类集体的智慧,就可以推进每一个重要问题的解决。
  5. 计算机可能作为大幅度的提高人类这一能力的工具。

他们早就认为自己肩负了某种使命,然后用余生来思考如何达成这项使命。目标让我们焦虑,而愿景让我们笃定,所以长期愿景比短期目标更重要。

相关延伸:
Vol.014:不要崇拜谁,而是要问他想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关注不迷路 博客竹白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23/07/newsletter-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