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年前和老领导(其实是个大美女)聊了一下对我最后一个产品想法,她也给我上了离职前的最后一课。

一年前,我接手了一个新的项目——数据化决策,我主导了这个项目 2.0 的重做,我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产品规划,直到项目的迭代上线,我一直都不满意这个产品。并且,也找不到对这个产品的认同感。

一、产品的诞生

产品是梦想家,产品的能力是将 100 万的资源做成 1000 万的效果。

项目的初期是做一个普通的报表类的产品,只对一个部门领导负责。但是做产品就需要一个前瞻能力,如何获取资源获得话语权就是一个产品能力。而且是一个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书中学习不来的技能。

在 1.0 的阶段,我们将项目的定位修改为服务于集团高层领导的决策系统。需求方变成了各个部门的领导,产品的核心诉求是辅助企业决策。这个过程扩充了自己的需求方,等于扩充了自己的后背资源支持能力;同时由于与企业高层的直接连接,获得了在集团的重视程度。并且,得到了高层的支持,被列为重点项目。

二、项目演进

掌握核心数据,才可以利于不败之地。

好久不长,由于高层领导的变动,产品并不能引起企业新高层的持续关注,逐渐形成了产品的需求方缺失。我花了 3 个月的时间做需求调研,却接触不到最直接的需求方。而这个过程中也是我在项目规划最为迷失的一点——摸不透项目最直接利益相关的人想法。

同时,作为偏理想思维的产品经理,很难在数据决策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项目设立的角度即希望于用工程学角度,用决策模型等维度作为解决方案的主要手动。但是,受制于个人能力与现有资源,这个方向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我们也面连着 2.0 版本是否继续推进的问题。最终我们的思考是,这个产品底层逻辑是将企业的数据汇聚并形成决策方案。有利于企业数据孤岛的突破,长远来说可以构建完整的数据中台,并提示数据部门的数据影响力。

三、项目设想

不完美的产品设计永远是一个刺。

最终,项目以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线作为项目根基,围绕着业务线做数据流分析,并推导出定性的决策判断。

这个想法的核心是构建业务线的经营模型,打通企业经营的生产链路,打破各个环节的数据数据流转。对于我来说,这不是我最满意的解法;但却是目前我最能接受的一个做法。

但是这个妥协的结果是自己的产品方案的不认可,在项目的推进的时候总感觉有刺。项目逼着我去做一个不完美的方案,但是我又找不出一个更加合适产品逻辑来优化。这个伴随着项目的开始到结束,到现在……

四、其他

当然还有一些个人问题,还项目推进问题 就不展开了。

产品经理是一个造梦者,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浪漫主义的职业。如果手上有一杯水,不应该想着如何去做一碗茶,而是想着怎么造彩虹。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20/01/last-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