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Liam·Blog

人生若如初見

因为缺乏立竿见影的时效性。

让我们看看人都喜欢做什么:

旅行,很多人喜欢旅行,到了地方,疯狂的拍照留念,吃好吃的,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景点,可能一天就收在自己的相机里了,这是时效性。

赌博,你把筹码放上去,下一秒就知道输赢,就算去参加世界扑克大赛,从六千多个人里决出胜负也只要七天而已。这种及时反馈的游戏让人乐不思蜀,不用坐在那里拼命工作才能拿到月终那点薪水,坐在这里,搂着美女,谈笑风生,钱就流进来了(当然也可能流出去)。

玩。比如说游戏,游戏也是随时带着立即反馈的效应来吸引玩家的,只要你投入时间玩,你就会提升等级,获得更多的钱,亮闪闪的装备,这和现实如出一辙,只是现实中人们,只是游戏中一个月能达到的成就,现实中可能十年也达不到。喝酒,召妓,吸烟,这些能带来立即快感的东西,也让人流连忘返,人们都喜欢用最少的付出来获得及时快乐。

阅读全文 »

本文源自知乎上的一个问答贴 《25岁,开始害怕自己到30岁还碌碌无为,却不知道如何前进?》,题主的补充: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装满大黄蜂的救生球,其中有数百种不同的力量,让我们前往不同的方向。

人们绝不会专心于一件事,我们总是想去完成所有事情。我们想去锻炼的同时,又想去学西班牙语,又想出去吃披萨。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些不受约束的欲望,总在把这个救生球推向它们想去的方向。但通常来说,那个球哪也去不了。它里面的这些欲望没起到什么作用,而关键却在于地形。

阅读全文 »

昨天我十分有幸获得了 3 元的赞助。

我的博客十分的小众,上面收入了我从初中到现在的一些文章。以前使用 Wordpress 搭建的,后来转到了 Hexo,现在我放在了 Typecho 上面。

使用博客的过程就是我折腾的过程,就像伪极客们使用安卓手机,如果不 root,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用 android。

我的博客诞生于博客文化最流行的时候,感觉那时候的每个程序员都有一个自己的博客,我当时也觉得这是一个十分酷的事情。以前我的文章都写在 QQ 博客里,每天晚上抱着手机偷偷的写点文字。直到 2013 年我关闭了 QQ 空间,把所有的文章都转移到了博客里。

我的文章机会都是自己的回忆,其中有个十分有趣的事情。

阅读全文 »

腾讯善于做产品,世人皆知。但其实在腾讯内部,很少提「产品」和「功能」。

腾讯谈的是「服务」和「特性」。

腾讯内部永远不谈,我要做一个产品,它要包括哪些功能。

腾讯谈的是,我要提供一个服务,这个服务有哪些特性,它的整体服务流程是怎样的,它的整体服务成本是多少。

阅读全文 »

以前的我总是看到杂志里的旅行者背着 70 升的旅行包,穿梭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自然,年少的我对这种生活方式充满了向往,但直到我工作了,也没有踏上过这种旅途。

以前最流行的一句话是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来自于罗马假日「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诚然,我并不能对这句话说出个一二三四,但是就是觉得是这么个事儿。

阅读全文 »

人的考虑进程,是一个美妙的进程,思想在脑际里流窜,横行无忌又重复羁绊,终究扭成一团麻。所以常常会有人诉苦,脑袋里很乱,想不出条理。这是由于,大多数人的考虑进程都是杂乱无序的,没有逻辑的,终究也没法构成有用的沉积,更无法找到明晰的定论。那么这篇文章要叙述的,即是怎样把思想进行可视化的规整,终究系统化的沉积下来,找到其间有价值的方向。本来这种可视化的规矩,不止能够用工作中,用在日子中也相同。

大多数人脑力最活泼的时分,通常是睡觉前、蹲厕所时,这时分你的脑袋里就像纪录片相同闪回各种日子片段,也会自我讨论许多人生疑问,可是当别人问你,方才你都想了些啥?你会发现你俄然脑袋一片空白,我方才在想啥?如同想了许多,却又都不记得了。除非在这漫无目的的脑力激荡中,你发作了让自个服气的idea,不然你很难记住自个都想了啥,所以大多数人这种碎片化的时刻,都是毫无价值的浪费了。

逻辑好的人,通常长于归纳总结,把杂乱包裹起来,把收拾后的闪光点暴露出来,就像集线器,把各种头绪都收纳到盒子里,把主要的插头暴露出来。

领导说话,都喜爱讲 3 点。这并不是信手拈来那么简略,这需求提早做好充沛的预备。许多说 3 点的人,都是提早考虑过的,有备而来的。当然也不扫除有些人天赋秉异,能够在极点的时刻内,迅速的考虑并总结,提练出有价值的 3 点来。这是很难的工作,我也很少这么做,可是为了体现我自个很有逻辑,有时分我会这么说,这件工作,能够总结成如下几点,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能说几点说几点,可是随时能够见好就收。

阅读全文 »

做人要有态度,做产品自然也要有态度。李宗盛在「致匠心」里提到:人不能孤独地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那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做产品呢?以下是我想到的一些

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你可能对产品有特别深刻的理解,能头头是道的讲上两三个小时,但如果没有作品,或者作品很一般,不禁会让人怀疑你到底有没有货?

对产品用心的人,对生活往往也很用心,有独特的魅力。谁不想与这样的人一起合作呢。

阅读全文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