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0_财务自由与业务理解

  • 拥有独特知识并能够规模化供应,并使用商业杠杆来实现财务自由,其中三个来源为资本、人力和无需许可即可使用的代码和媒体,若缺少编程技能,可以写作、制作视频或音频来获得财富自由。无论何时开始,发展技能和独特知识都是值得的。
  • 理解业务的第一步是理解产业链,拆解核心角色,再按照供给侧到消费侧的顺序梳理核心流程,之后利用 OKR 思想聚焦和对齐团队目标,拆解 OKR,把关键事情抢到手来做,研究该行业所有平台和第一手信息,从宏观到微观地了解业务。
  • 智舱产品负责人负责车辆与用车人之间的智能化交互体验,包括车内和车外交互场景,需要考虑不同角色和位置维度,拆分出车机 OS、车控、地图、影音、智驾等模块,自研或外采并注意产品的高质量和复杂度,车内非驾驶场景与智舱关系不大,车外场景围绕安全展开,但保险是安全功能的可替代方案。

一个手段:如何不靠运气致富

shane-U_ekGjoIm_E-unsplash

  • 你不会通过出租自己的时间而变得富有。你必须拥有产权,也就是生意的一部分,以此才能赢得个人财务自由。互联网极大拓展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可能性。绝大多数人对此毫无认知。(而所谓的产权,不一定非得是一幢楼或者一部小说,一篇经典的文章,一部短视频,都会成为你的资产)
  • 财富增长需要使用杠杆。商业杠杆有三个来源:1、资本;2、人力;3、复制起来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如:代码和媒体)。资本和劳动力是需要征得许可才能使用的杠杆。每个人都在追逐资本,但总得有个什么人给你才行;每个人都想要领导其它人,但总得有什么人愿意跟着你才行。代码和媒体是无需要许可即可使用的杠杆。它们是新贵人群背后的杠杆,你可以通过自己创建的软件和媒体,在睡觉时仍然为你干活。
  • 如果你不会编程,那你还可以写书和博客,或者做视频或者音频节目。

「致富」,但其实最核心的观点是你要拥有你自己「独特的知识」,并且能规模化的供应。

  • 独到知识是那种不可以通过培训而获得的知识。这是因为,如果这种知识可以经由培训而得,那么其他人同样也可以,并且以此取代你。在真正的好奇心和热情驱使你前进的路上,你更有可能获得独到知识,而不是在追逐潮流热点的闻风起舞脚步里。创建独到知识的过程对于你就像是在玩,而对于别人则像是工作。

相关延伸:
Notion – The all-in-one workspace for your notes, tasks, wikis, and databases.


一个理解:如何快速理解新业务

dylan-gillis-KdeqA3aTnBY-unsplash

1/宏观层面理解业务
黄有璨在他的《运营之光 3.0》里说过一段话:任何国家的经济体系,都会被切分为供给侧和消费侧。每一种类型的消费产品,背后都有一个产业,每个产业都有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中游的加工组装,以及下游的商品流通和终端消费来支持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

事实上,我们接触的任何业务都可以按照这个思想去理解业务,第一步是理解产业链,拆解核心角色。比如游戏分行业为三个角色,研发,发行,渠道。研发就是开发游戏的厂商,渠道,就是用户能直接下载游戏的地方,就是 appstore,国内安卓应用商店,而发行就是一个中间商的角色,它的任务就是将研发的游戏分发到各个渠道。

第二步就是按照按照供给侧到消费侧的顺序梳理核心流程,比如游戏就是从选品 ->内测 ->上架渠道 ->用户下载 ->登陆 ->支付,电商类似,从选品 ->采购 ->上架 ->商品详情 ->下单 ->支付,然后以此从宏观层面初步理解业务。

2/OKR 思想实施业务
然后再利用 OKR 的思想由上到下拆解,理解团队 OKR。对于目标 O 的聚焦和对齐是 OKR 的核心理念,老板的 OKR 是什么,老板怎么拆解 O 的,为什么 O 会产生作用,为什么申请资源,具体需要多少资源,需要多少人,然后评估拆下来之后跟自己的关联性。

职场上的基本共识都是你的绩效不是在打绩效的时候决定的,而是在打绩效之初就已经决定了你今年的绩效是什么,你做的项目跟老板的 O 有没有关联才是真正决定你绩效的核心,所以如何能把关键的事情抢到手里来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3/研究该行业所有的平台
研究所有的平台,先研究它本身有什么,赛道内有哪些是爆的,有那些是波动的,同时一定要确认这个需求是不是伪需求,一定要真正跟消费者做好确认。总结一下也是大公司做产品的思路:行业分析 ->竞对分析 ->用户内测 ->跑 MVP

4/要看第一手的信息
你在网上的知乎也好、小红书也好,看到的资料都是别人咀嚼消化过的 n 手资料,真正的一手信息是找人聊、找客户聊,咱们今天坐在这里聊天其实就是最高质量的一手信息的交流,要会在知网上看博士论文、要去找行业的白皮书,这是一手资料。

相关延伸:
入职进入一家新公司,你如何快速理解新业务


一个行业:智能座舱领域产品在做什么

peter-broomfield-m3m-lnR90uM-unsplash

智舱产品为用车人与车进行智能化交互的体验负责。

  • 用车人从位置角度,要考虑主驾、副驾和后排;从角色角度,要考虑车主、共同用车人等。
  • 人与车进行交互的场景主要是车内,车内主要是通过车机屏、车内实体按钮、语音等方式进行交互;车外分为近程和远程,近程包含实体钥匙、蓝牙钥匙、车外语音、车外摄像头等交互方式,远程主要以手机与车进行交互。
  • 智能化交互指的是需要程序参与的交互方式。假如扶手箱是纯物理开关,且没有在系统上显示开关状态,这就不是个程序参与的交互方式,仅需要硬件产品经理参与即可。
  • 拆分具体的功能模块,至少包含提供交互平台支持的车机 OS 系统、提供用车信息及管理的车控模块、提供行车导航的地图模块、提供车内娱乐的影音模块、提供辅助驾驶能力的智驾模块等,这些模块或多或少要考虑车机端和手机端的两端实现。
  • 拆分研发方式,粗略按照自研、外采进行分类,自研的模块需要产品事无巨细参与功能定义中,外采则根据组织需要进行适当粗放的功能颗粒度定义,交由外包公司研发实现。同时很多主机厂采用了购买代码后自己的研发团队深度改造的方式,例如车机上的网易云音乐 app,一般都是购买了网易云的接口,自己的研发团队实现的前端功能。
    所以说,认为智舱产品就是「把手机上的 app 搬到车机上」,是非常不准确的。如果是自研的研发方式,智舱产品工作量和复杂度,我认为是要高于手机产品的。

车内驾驶场景的需求一般收敛在听歌、开空调、看导航三个方向,听歌的核心价值点在于曲库和音质,开空调本身的功能复杂度不高,顶多卷一卷智能调温和空调预约,导航的核心价值点在于地图数据准确性、算路准确性和展示样式,虽然有设计深度,但一般主机厂的地图模块都是外采现有地图产品的车载方案。
车内非驾驶场景如果要找大众人群的高覆盖需求,一般都会收敛到很空间、座椅舒适度相关的方面,跟智舱关系不大。
车外场景的大众高覆盖需求一般围绕安全角度展开,但保险实际上是安全功能的可替代方案。

相关延伸:
浅谈下为什么智能座舱领域产品创新难度大?


关注不迷路 博客竹白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23/05/newslette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