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小结|新年好呀 新年好呀

三年的疫情的防控政策结束,很多人都再次出了远门。

相传中国传统年是一头叫「年」的邪恶怪兽。它会在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一期间来到人间吃人,带来灾难和不幸,所以人们通过放烟火、敲锣打鼓等活动来驱赶年,保护自己和家人。虽然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但这是人类文化、社会、历史和科技进步背景下的正常演变过程,只是人类行为方式不同了而已。不管何年何时,我们都要克服那头恶兽,需要「过年」, 避祸消灾、福运盛达。我想这就是过年仪式感的人类学隐喻吧。 —— 人类学家陪你过大年

在前些年,在腊月初始,关于春晚的彩排消息就开始蔓延,但是近几年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人们对于春晚的关注度却越来越低。

在春晚初期,他只是承担了人们的精神狂欢的功能,但是在近现代,国家对于春晚所附加的内容越来越多,有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关注、当下社会议题的映射、来年国民发展的期许。同时,由于科技、媒体、社会等的发展,人们一年一度的期许早就在日常抖音和商超的奢靡中提高了阈值。

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去年,全国禁放烟花的县市数量达到 444 个,但是作为承载经济和文化的产品,今年部分消费市场的悄悄地放开了。记得小时候,会去村里的小卖部买各种形形色色的烟花,摆出各种花样百出的造型、燃放方式。或许也是因为抖音里见过太多光怪陆离的场景,对于烟花的呈现方式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但是我依赖向往在年三十万晚上大家齐放的震撼场景,那种对「年」的驱赶,并新年祈福的方式。

小时候,我外公、舅舅会上到楼顶的天台,那里早就摆好了一排的鞭炮。在春晚快要倒计时的时候,便会登山屋顶,这时整个村就开始地动山摇的响彻,鞭炮声、鸡叫声、狗叫声……直到 2、3 点才结束。

但是,随着外公的离世、疫情的开始,这一切都淡了。外公兄弟姐妹七人,我外公是老大,在家里是长兄亦如父。如同家族的族长的离世,家族的纽带便开始的松散。之前每年的春节,所有人都会到我们家,但是现在肉眼可见的感觉到主心骨不在了。在加之疫情的影响,大家逐步开始不拜年了。由于怕疫情的影响,我们曾祖母谢绝了一切的来访,对于拜年的关系维护不再是以老一辈为核心的家族式关系,而是以年轻一代为主的社会关系网络。

或许,在今后,越来越越多家庭不会选择会农村(老家)过年。老家的年味淡了,家族关系也弱了,家里的长辈们会开始向城市流动。后世,对于老家的年味的记忆将越来越模糊…

推荐阅读:春晚 40 年:一台晚会背后的社会经济史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23/01/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