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的极致是平台:从微信的设计哲学谈起

在工具型产品和平台的思考上,很多人一开始都不屑于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工具产品」的设计者,似乎平台才是产品的终极形态。然而,深入理解工具的本质后,我们会发现,工具的极致其实就是平台。

工具的伟大源于效率的提升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说:「我认为微信是一个工具,而工具的本质就是提高效率,用完即走。」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一个工具型产品,微信的目标从来不是让用户耗费大量时间,而是帮助他们高效完成任务。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用完即走」的理念。很多人将工具视作低层次的产品,认为平台才是更高层面的追求,但事实上,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化至今,正是依赖工具的不断进化。能够打造一个优质的工具,其难度不亚于创建一个平台,甚至更高。

一个好工具的价值就在于帮助用户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达成他们的目的。这也正是微信所追求的极致,张小龙提到,微信并不会刻意通过设计来让用户花更多时间停留在产品内,而是通过功能的简洁和高效,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微信在许多功能上表现出「克制」,拒绝过度干预用户的使用体验,而是只提供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通过这种方式,微信尊重了工具的本质,注重用户的目标导向,而非依赖流量、停留时长等运营指标。

工具产品与运营:克制与尊重

张小龙的产品理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延伸,就是对于运营的克制。在节日期间,很多平台都会通过活动运营吸引用户,比如春节红包活动。然而,在微信内部,张小龙常强调,作为一个工具型产品,微信不应该因为节日大肆进行运营活动。工具的日常使用属性决定了它不需要因节日而做出过多改变或调整,这一理念让微信保持了其产品的纯粹性。

这种克制是对工具型产品的尊重。它不同于娱乐型产品或内容型产品,工具的目标是提高效率、简化用户的操作流程。因此,无论是在平时还是节假日,微信都坚持简洁而不打扰用户,保持了其「用完即走」的本质特征。

小程序与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交互的革命

重新读了张小龙对小程序的阐述,我深感认同。小程序所带来的「所见即所得」交互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下载与安装应用的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APP 的下载量逐年减少,而小程序则通过其无需安装、即开即用的特性,悄然提升了我们生活的便利性。

张小龙曾预测,未来十年的应用形式将会与今天截然不同。或许未来是智能眼镜的时代,而不是手机主导的时代。但不论未来的硬件形式如何变化,应用程序的本质依旧是满足人类更高效完成任务的需求。正如他曾说过的一句话:「手机是人的自体延伸」,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工具产品也将不断进化,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更加紧密结合,甚至融为一体。

工具型产品的未来展望

工具型产品的核心使命是帮助用户达成目标,提高效率,而非占据时间或吸引注意力。微信作为一个工具,不断践行着这一理念,其设计哲学不仅体现在功能的极简上,更体现在对用户时间的尊重和对运营的克制。这种态度为我们未来设计和思考工具型产品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设备的多样化,工具产品的形态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其本质将不会改变:帮助人们以更高效的方式完成任务,并逐渐成为生活和工作的无缝延伸。这是工具型产品的未来,也是它的极致。

张小龙全面阐述小程序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24/10/wechat-design-z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