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些心理学中的信任

在西方的电影里有很多见神父的场景,就是一个人走进忏悔室,述说着自己的罪行,祈求神父的宽恕。

在现实中,我接触了一些心理医生,也为其他人做过心理上的额疏导。

在交流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用户不坦诚。

在一定程度上,来访者不说实话是很正常的。

这里讲的「不说实话」很少是故意撒谎、歪曲事实、说假话,更有可能是像题主说的「因为羞耻」、「害怕被谴责」等原因而隐瞒咨询中需要去谈论的重要议题,或者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弱化或者夸张问题的程度,也有可能是怕和咨询师伤感情、不好意思等原因对真实咨询进展撒谎。

多项研究发现,大约 20%-46% 的来访者会对咨询师保守秘密 (Hill et al., 1993; Kelly, 1998; Pope & Tabachnick, 1994)。

同样在很多调研领域,比如性侵,或者性骚扰等,调研机构所拿到的结果数据往往偏小。因为用户会设立自的心理界限,有一些问题是用户所不会敞开和你交流的。一些,据我所了解的数据来看,这个数字一定超过大部分想象。

心理医生在获取信息的时候,一定需要建立信任关系。

就如忏悔室里一样,你所说的话没有第三者知道。这就是信任的前提。

我所接触的心理医生哪怕和我的家人或者父母在熟悉,也会为我坚定的保密,如果有一些事情觉得有必要让家人知道,也一定会经过我的同意。

第二在沟通中的信息挖掘,某一些信息是用户主动或者被动的隐藏的。在用户自我完善语言组织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矛盾的地方。留意这些地方,在建立信任之后挖掘下去。

再是,感受。感受用户的心理挣扎点,观察用户的表情,她的身体反应,发现她所纠结的地方,让她表达她的感受,与她建立同理心。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19/08/tell-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