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BM到微软,从谷歌到脸书看IT产业趋势
从 IBM 到微软,到 Google,再到 Facebook,你看到了什么?IT 产业的发展史?新兴 IT 公司的兴起和传统 IT 产业的衰落?这,就是如今 IT 产业的趋势吗?
在回答问题之前,让我们看下各公司最辉煌时期的经营逻辑:
1.IBM: 世界上只要有 4 台计算机就足够了
2.微软: 每个书桌上都要有一台计算机
3.Google: 所有的互联网访问只需要一个入口
4.FB: 每个人都应该有个风格各异互联网主页
似乎,我们看到了 IT 领头羊的业务转换:硬件 - > 软件 - > 服务 - > 差异化服务。
不过,你是否注意到,IBM 没有衰落。。。。。同样,微软、Google 都谈不上衰落。因此,上述形而上的规律总结有误吗?
现在,让我们重新定义问题。为何从 IBM 到微软,到 Google,再到 Facebook 相继崛起,但我们惯持的轮回逻辑却没有奏效,即,后浪推前浪,前浪依然蹦蹦跳。
从两个角度可以较好地阐述这个问题。
一、IBM、微软、Google、Facebook 均是刚需
如同人的自我满足,从温饱-安全-精神需求-自我实现,如同人类社会产业的成熟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都是从基础条件向高阶逐步满足和实现的过程。并不是说基础的条件不再需要,只能说现在人们的关注点在新生的需求上。
首先,IBM、微软、google、facebook 都是 IT 产业史上的里程碑,并且逐级推进支撑,为后面的公司的 IT 服务提供了开展的基础和社会化条件。
IBM,开创了计算机时代,使企业开展 IT 服务成为可能。
微软,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使个人享受 IT 服务成为可能。
Google,开创了互联网整合服务时代,使个人和企业在 Google 的整合下对接。
Facebook,开创了互联网社会化服务时代,将人类的日常社交活动搬入虚拟世界。
其次,没有 IBM、微软和 Google 的推进和 IT 环境的成熟,Facebook 既没有市场,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相信过不了多久,Facebook 也成为微软和 IBM 这样影响了 IT 历史的故事,成为我们吃饭穿衣的一部分,不再闪闪发光,但为我们提供不可或缺的服务。
二、出镜率降低并不代表衰退
Google 和微软就不必说了,依然市值遥遥领先,尽管微软近两年一度为人诟病,却不妨碍其超高市值及利润。
至于说 IBM 衰落,大概是被最近 IBM 的转型以及抛售 X86 业务、裁员等事件蒙蔽了。也许 IBM 目前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活跃,但在 2013 年 3 月市值却达到新高,甚至超过 Google。
而且,据说纳斯达克 70%以上的新兴公司都有 IBM 的投资,因为别人做的更好,创新这种「脏活累活」别人干就行了,IBM 自己则可以坐享投资收益。
当然了,从公司本身发展规律而言,常青树常有,但是不死之身难得啊。
转折点:IBM、微软也是会死的
诚然,IBM、微软、Google、facebook 作为硬件,软件,服务,差异化服务的代表,尚是 IT 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话亢龙有悔也不是瞎说,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自身创新活力将不可避免的下滑,正如人年纪大了代谢迟早要出问题。
当然,大象能起舞,凤凰也能浴火重生。但是笔者觉得自我变革不逊于女人生孩子,是一个伟大而痛苦的过程。
事实上,当下 IBM 和微软均正处于创新缺乏,亟须变革的景况,企业的未来前途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只是,不管他们本次蜕变将成功与否,都值得我们尊敬。
via:http://www.d1net.com/scity/industry/254141.html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由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